头条经济社会企业投资科技招商人才
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社保文艺书画
首 页 东丽要闻 经济新闻 社会新闻 文化新闻 生态文明 今日东丽电子报
记忆东丽 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记忆东丽
 
务本三村
编辑:东丽区融媒体中心 日期:2019-10-28

村情简介:务本三村,清朝末年建村,曾用名小马场,“文革”时曾更名东方红村。有840户,2200人,耕地1200多亩。东至大郑村,西至务本二村,南至稻地村,北至务本一村。

村名的由来

务本三村原来叫作“小马场”,区别于静海县的“大马场”。过去直系军阀曹锟曾在此地圈地养马。当时务本村附近荒草遍地,没有人烟,曹锟买下周围一大片地,派来很多人经营马场,同时也招了很多佃户,把一些比较肥沃的土地租给他们,这一带渐渐有了人烟。

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人在此建立“务本组合”,所谓“组合”,是指一种生产组织形式,当时的“务本组合”主要负责招募华工佃户,负责稻米的种植、管理和收割。稻米全部作为军粮,老百姓是不能吃的。佃户把生产出来的稻谷交上去,然后食用日本人发下来的一些玉米面、高粱面等做成的“混合面”。

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后,务本村的名字正式确立,取“以农为本”之意。1981年,由于务本村地广人多,管理不便,经研究决定,将原来的务本村分为务本一村、务本二村和务本三村。务本三村就此得名。

讲述人:谢惠清,87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刘福田,76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整理人:李劲然         

一锅米饭的故事

日本人占领天津的时候,修建了津塘公路和机米厂。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企图采用“以战养战”的策略,将占领区变成军队后勤补给的大本营和基地。务本三村一带水土肥沃,适宜水稻生长。以稻米为主要军粮的日本人从日本国内运来“银纺”水稻种子,发给当地的老百姓种植。“银纺”水稻不仅口感好,而且抗倒伏和病虫害,是上佳的水稻品种,可是日本侵略者并不允许水稻“外传”。老百姓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水稻,自己一点都不能留,必须悉数上交。日本侵略者发给老百姓一些由玉米、小麦等杂粮组成的“混合面”,让老百姓填饱肚子。

村里有个人叫张青山,小伙子力气很大,能干活,饭量也大。那时候日本人发的“混合面”,口感差,不好消化不说,吃下去没有多久就又饿了,充饥效果很差。年轻力壮且饭量大的张青山做梦都想吃一顿米饭。于是他壮着胆子,在上交日本人稻谷之前,留下了一点。等到晚上没人时候,偷偷生火做饭。当时满屋子都是稻米的香气,可正当张青山想好好吃一顿米饭的时候,家里却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和叽里咕噜的日语。张青山被吓得半死,这要是被日本人发现,一怒之下,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。张青山看看米饭,又听了听越来越急促的敲门声,只好咬咬牙,一狠心,把整锅的米饭都倒进了柴火里。

日本人例行检查之后便走了,张青山望着被糟蹋的米饭掉了泪。

几年后,张青山到南方去当劳工,每次想到当初的一锅米饭就觉得可惜,于是攒了点钱,下了趟馆子,也不点别的,只是要了三碗米饭。周围的人都觉得奇怪,问他为什么吃这么多米饭也不要菜,张青山说自己只想好好地、过瘾地吃一顿白米饭。张青山给周围的人讲了当初一锅米饭的故事,人们听后纷纷咒骂日本人的强盗行径和无赖本性。

讲述人:刘福田,76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韩云清,70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整理人:李劲然

村中的文体活动

务本三村及其前身“小马场”有着悠久的文体活动传统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村子就建有自己的评剧团。评剧团的演员班子是自发组成的,农活之余,聚在一起排练评剧,定期给乡亲们表演,有时候还会去市里和区里参加比赛。村里评剧团的表演既有经典剧目,也有一些根据国家最新政策排演的,着眼于政策宣传的剧目,如《小二黑结婚》《兄妹开荒》等。评剧这种为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,寓教于乐,使村民们在劳作之余,轻松快乐地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。评剧团还会根据本村的真人真事编排一些剧目,或幽默诙谐,或激浊扬清,总能让人在一笑之余多一些思考,也增加了整个村子的认同感和凝聚力。

除了评剧,村子里还有一支自发建立的秧歌队。秧歌是一项在北方很有群众基础的代表性民间舞蹈,村里面为了鼓励秧歌队的活动,专门提供了一些道具、服装。每周秧歌队都有例行的排练,每到重大的节日和场合,村子里就是秧歌队的“海洋”。秧歌队的队员们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,同时也将快乐传递给他人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在村子中间有一座用黄土堆成的台子,约5米高。后来,村里人在土台子上搭了一座棚子,这座普通的土台子就成为一座戏台。当时,为响应国家“文化下乡”的号召,经常有剧团到村里演出,演出地点就是村子中央的这座“大戏台”。

中国评剧院著名演员、评剧“新派”创始人新凤霞曾来村里慰问演出,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不仅村子里万人空巷,周边几个村子的人也都赶来看演出。后来村子里条件好了,建起一座“黄河戏院”,村子里的文娱活动和文化生活的氛围更加浓厚。

除了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曲艺形式,在务本三村还有一种天津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——小车会。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,小车会主要表演《施公案》中黄天霸带领三班衙役化装成戏班,在庙会上捉拿费德功的情节。根据鼓点和乐曲,每对演员按不同舞姿、不同风格进行表演。务本三村的小车会由十几、二十几个人组成,每天忙完农活或下了班就自发地聚集到一起,开始排练、演出。村民们如果闲来无事,也会拿着板凳马扎去凑个热闹。

“文体不分家”,在热爱文艺、曲艺的同时,“老小马场”(务本三村的前身)还建立起了一支篮球队。改革开放前生活条件很差,所有的商品都要用“票”购买,限量供应。篮球队的物质条件十分匮乏,全队上下只有一只篮球。队员们的鞋都是去区里的供销社好不容易买到的,所以队员们都十分爱惜,怕鞋底磨破,自己动手把鞋用“纳千层底”的方法包上好几层。但物质条件的匮乏并没有影响篮球队员的斗志,当年的篮球队在市里和区里的比赛中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,为村子争得了荣誉。

讲述人:谢惠清,87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刘福田,76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整理人:李劲然

盛产司机的务本三村

熟悉务本三村历史的人都知道,务本三村有一种“特产”——司机师傅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东郊区(东丽区前身)的卡车师傅全是务本三村的人。务本村(原小马场村)盛产的司机技术高,素质好,车子坏了还能自己修,在周边的村子,甚至全区都享有盛名。

务本村司机人才辈出是有渊源的。中日建交后,开始了零星的商贸往来,但是民间的商品贸易仍以小件商品为主。那时候全区都没有几辆汽车,虽然听说过日本的汽车品质高,销量好,但是谁也没见过。

当时的务本村(小马场村)是个大村,出于发展的实际需要,村里派人到日本买了两辆汽车——一辆丰田,一辆尼桑。又托人买回了“解放牌”卡车的零件,召集了几个脑瓜活络的小伙子,照着图纸愣是组装出几辆卡车。

这下子,务本村在周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在20世纪80年代初,一个村子能拥有一支车队,放到哪里都算一条新闻。当时东郊区如果办活动需要用车,也会来务本村借调。就这样务本村早早地运营起一支车队,而车队的运营免不了需要司机和修车师傅。那时候条件有限,司机和修车师傅往往合二为一,司机必须又会开车又会修车。   

司机招募大多以本村村民为主。招募司机的消息一发出去,村子里很多小伙子都争着抢着报名,都想摸一摸“洋玩意”,开着车神气地走南闯北。因为报名人数多,所以司机的选拔也是优中选优,选出了身体素质好、头脑灵活、动手能力强的小伙子进行培养。务本村对司机的培养起步早,起点高,历史悠久,一帮一带,因此出了很多司机人才。

讲述人:谢惠清,87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刘福田,76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整理人:李劲然

鱼 米 之 乡

务本三村是个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。因为地处海水与河水的交汇处,海水的起潮落潮带来了丰富的养料,也带来了丰富的鱼苗和螃蟹苗。同时,水的温度与环境又特别适合鱼虾等河海水产品的生长。

早些年,一年四季都吃螃蟹,那个时候螃蟹多,谁都没认为它们有多珍贵。早晨家家户户都去河边捡螃蟹,多的时候,一早晨能捡数十斤螃蟹。留在家里吃一些,多余的拿到市里去卖。村民们还把打稻谷剩下的“皮头”倒进河里喂螃蟹,很有可持续发展的朦胧意识。

务本三村水资源丰富,土壤肥沃,水田成片,特别适合水稻生长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,总产量就可达到约20万斤左右。每次打完水稻,都会剩下很多秸秆,心灵手巧的村民并没有把这些稻秸全部焚烧或填埋。他们“变废为宝”,把这些秸秆加工成草绳、草帘,又把芦苇秆加工成苇席帘。这些加工的产品畅销天津市,成为当地的又一项特色产品。

除了鱼米,务本三村还有两项很有特色的农产品——“东方红”西瓜和西红柿。“东方红”西瓜得名于1956年在务本村建立的“东方红高级农业合作社”。“东方红西瓜”以其皮薄、沙瓤、含糖量高、口感好为人们所认可,成为当时东郊区政府招待外宾的指定水果,也曾经被运到香港,行销海外,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。

当时的“东方红”西瓜,摆在那里,一眼就能看出来,因为正宗的“东方红”西瓜横看竖看一般大,口感好,营养价值高,外观也十分美观。务本三村地处九河下梢,运河水和黄河水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,因此土壤肥效好,很适合西瓜的生长。

务本三村的西红柿同样受大家欢迎。个大,沙瓤,口感好,每次务本三村的西红柿一摆出来,来收菜的小贩就会用头上戴的帽子一扣,抢先把西红柿占上,以免被别人抢走。“帽子扣的西红柿”的说法就出自此处。

讲述人:赵桂起,64岁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整理人:李劲然

热点新闻
东丽区总工会:发挥驿站“多维服务”作用 实现“多元期待”
“国安”宣传进社区 防范意识入人心
东丽区举办国家安全专场音乐会活动
“生态检验师”安家东丽湖
东丽区基层理论宣讲员大赛圆满结束
励志演讲比赛 绽放健康心灵
东丽区举办第二届青年综合素养能力竞赛
乌兹别克斯坦Hyper Partners集团与东丽区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
铁城公寓社区举办邻里文化艺术节
津春马拉松 相约东丽湖 | 2024天津欢乐东丽湖半程马拉松开跑
友情链接:天津市纪检监察网站 | 新华网 | 人民网 | 央视网 | 中新网 | 中国广播 | 北方网 | 新浪 | 搜狐 | 腾讯 | 网易 | 凤凰网 |
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及儿童色情信息举报电话:022-58605185 | 举报邮箱:tjdlzx@163.com
联系我们 电话:022-58605185 电子邮箱:tjdlzx@163.com
天津市东丽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 津ICP备17010176号-1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80019
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21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