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不同人群健康体重的标准
1、孕妇
对于孕妇来说,应在孕前维持适宜体重、孕期合理增重、产后减少体重滞留。妊娠前体重应保持在18.5 kg/m²≤BM<24.0 kg/m²。妊娠早期的体重增长值范围应保持在0~2.0kg范围内,中期和晚期应保持在0.26~0.48kg/周范围之内。
2、儿童青少年
对儿童青少年来说,可使用卫生行业标准《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(WS/T 586—2018)》提供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相对应的BMI界值来判断。应确保孩子长高同时,控制体重增速,让体重与身高协调,所以,应更注重儿童青少年体重的动态管理。
3、成年人
根据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分类的建议:18.5~23.9kg/m²为BMI适宜范围,24.0~27.9kg/m²为超重,28.0 kg/m²以上为肥胖。
4、老年人
65~79岁的一般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0.0kg/m²~26.9kg/m²,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BMI可以略高,在22.0kg/m²~26.9kg/m²之间为宜。老年人不宜采取极端减重或增肥措施,关键在于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或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健康。
怎样维持健康的体重呢?
总的说来,要想减重,“三分靠动,七分靠吃”哦!一起来看看如何正确管理体重!
1、合理膳食
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坚持均衡的饮食习惯,是维持健康体重的核心所在。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,至少占谷物的一半,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。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,蔬菜水果品种多样化,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。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,如瘦肉、去皮鸡胸肉、鱼虾等;应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。避免吃油腻食物和过多零食,少食油炸食品,少吃盐;尽量采用煮、煨、炖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,用少量油炒菜。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,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。进食应有规律,不暴饮暴食,不要一餐过饱,也不要漏餐。
2、科学运动在家运动时,可开展瑜伽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等室内运动,选择适合家庭环境使用的健身设施。有条件的职业人群坚持做工间操,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,充分利用早晨、中午、下班后的时间,使用单位健身房或其他室内外健身设施进行锻炼。 儿童青少年在校应积极参加学校体育课、大课间或早操等体育活动,每天至少1小时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,每周至少3天增强肌肉和/或骨骼的运动。 老年人应重视运动安全,科学评估,量力而行,建议积极进行强度适合的有氧、抗阻、平衡、柔韧性运动锻炼,延缓肌肉衰减,预防跌倒。
3、保持积极心态
肥胖不仅伤身体,更伤“心”。自尊、身份认同和他人的认可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,而肥胖却可能削弱个人的自我价值感。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,超重和肥胖,不仅可能影响学习,还可能加重心理负担。因此,在减重过程中,除了调整生活方式,在必要时肥胖者应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干预,在专业人士协助下提高心理调适功能,增加自信,缓解压力与抑郁焦虑情绪,以提高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。
制定科学减重目标
超重和肥胖者减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脂肪组织的重量,在制定减重目标时要量力而行,速度不宜过快。一般可按照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.5公斤的速度,在3~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%~10%,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,科学控制体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