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条经济社会企业投资科技招商人才
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社保文艺书画
首 页 东丽要闻 经济新闻 社会新闻 文化新闻 生态文明 今日东丽电子报
热爱东丽热心创卫 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专栏 >> 热爱东丽热心创卫
 
科普健康·湿气重的人,为什么大多脾胃不好?
来源:东丽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:刘圣喆 日期:2025-05-15

  在中医眼中,无论是舌苔厚腻,还是消化不良,都会被视为脾胃不好的表现,而这也是湿气重的特征。那到底湿气重和脾胃不好有什么关系呢?

  湿气重为什么伤脾?湿气是传统医学理论中的一种病理概念,有内外之分。外湿主要是由气候潮湿、淋雨涉水、居住环境潮湿等外部因素引起。比如,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,人体就容易受到外湿侵袭。内湿大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,尤其是脾的运化功能失常,导致水湿内生。例如,过食生冷、油腻等,都可能损伤脾胃,从而产生内湿。中医认为,脾胃是“后天之本”,并有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一说。这里的“脾胃”并非指现代解剖学中的淋巴器官脾,而是涵盖多个系统的机能。一旦脾胃运转失常,纠正功能受损,病邪入侵,内外受困,容易出现各种免疫性问题,如过敏性疾病、干燥综合征、糖尿病等,也可能出现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便秘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脾具有“土”的特性,土很容易吸水,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,脾胃虚弱,水液运化代谢失常,容易生内湿,而湿困脾、脾气不奋,又加重了水湿的问题,形成恶性循环。

  湿气重的人,有5个表现

  1.身体沉重、困倦乏力

  湿气重的人常常会觉得身体像被什么东西包裹着一样,沉重无力,即使睡眠充足也会感到困倦。

  2.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

  湿气困脾,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,出现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胀等症状。

  3.皮肤长痘、出油多

  湿气重的人,皮肤容易油腻、长痘、起湿疹,这是因为湿气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,导致毒素堆积。

  4.大便黏腻、不成形

  湿气重的人,大便都很黏腻、不成形,容易粘在马桶上,不易冲干净。

  5.舌苔厚腻

  观察舌苔是判断湿气的一个重要方法,湿气重的人往往舌苔厚腻,颜色发白或发黄。

  夏天做4件事给身体除湿

  古话说: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,湿性黏浊,如油入面。”意思是说湿性重浊、黏滞,由湿热造成的湿疹等病不易好。由湿热造成的疾病,需要通过清热利湿来治疗。广东省名中医、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周迎春表示,生活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除湿:

  1饮食除湿

  一般来说,油腻、煎炸、辛辣的食物,以及膏粱厚味、黏滞肥腻之物,都属于湿热范畴,夏季不宜多吃。如果无节制地胡吃海塞,肠胃内的食物无法得到及时清理,就会出现口气重、喉咙痛等湿热表现。南方雨季,宜食用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可以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,比如绿豆、冬瓜、玉米、西瓜、薏米、赤小豆等。尤其推荐薏米红豆汤,但不要加大米。

  2身体除湿

  淋雨或出汗后及时擦干,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不要猛吹空调,以防外邪侵袭。南方雨后常出现云山雾罩的天气,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。再次,出门记得带伞,少穿拖鞋和洞洞鞋,避免涉水。湿气重的人大都因为饮食油腻、缺乏运动,常感身体沉重、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。运动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,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运动要选在比较凉快的早晚,避免汗液流失过多造成津液亏耗。

  3家居环境除湿

  如果房间里湿气很重,要在相对干燥时及时开窗通风,下雨时紧闭门窗,打开除湿机或有除湿功能的空调。南方人少用易吸潮的棉被和荞麦枕,可选择不吸湿、透气好的丝绵被、记忆棉枕头。有太阳时及时晾晒被子、枕头等。

  4按揉养生穴位

  腋窝的极泉穴,位于腋窝顶点,腋动脉搏动处。建议每天按揉或拨动2次,每次不少于36下。

  小腿肚的承山穴,位于踮脚尖时,小腿后侧肌肉隆起的尖角凹陷处,可一手扶墙,单腿站立,用另一条腿的脚面踢打承山穴,每次5~10分钟。

  膝窝的委中穴,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,每次拨动或敲打不少于36下。

热点新闻
十二届市委第五轮第一批巡视完成进驻
区领导现场调研推动重大项目
东丽区政府召开第77次常务会议
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
区领导深入重点外资外贸企业走访调研
区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分析研究全区一季度经济形势
东丽观察1+N | 老城区,也能绽放新活力
区领导带队赴东丽经开区调研
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
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
友情链接:天津市纪检监察网站 | 新华网 | 人民网 | 央视网 | 中新网 | 中国广播 | 北方网 | 新浪 | 搜狐 | 腾讯 | 网易 | 凤凰网 |
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及儿童色情信息举报电话:022-58605185 | 举报邮箱:tjdlzx@163.com
联系我们 电话:022-58605185 电子邮箱:tjdlzx@163.com
天津市东丽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 津ICP备17010176号-1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80019
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21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