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东丽区无瑕街道春霞里社区工作室内热闹非凡,社区的孩子们正围在老师身旁,认真学习制作可爱的生肖兔子造型花馍,这位老师就是区级非遗项目杨氏花馍第五代传承人杨恩芳。
拥有三十年花馍制作经验的杨恩芳技艺精湛。在她手中,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篮、寓意长寿的寿桃、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等造型花馍无不活灵活现。然而,成就这份“舌尖上的艺术”并非易事。馒头调色是最具挑战的环节,“花馍的护色技巧是最难的环节,我黑白加班的熬夜,失败一次,重做一次。火龙果颜色最难调,火龙果汁煮开滤籽、兑碱后面色发黑,加白醋色调又变。反复调试发现,掺微量小苏打,蒸制时间严格卡在12分钟以内,多一分钟,他的颜色就会变成橘色。”杨恩芳说道。
杨恩芳在制作花馍的食材和技艺上大胆创新,用面粉、牛奶、鸡蛋的黄金配比提升口感,以紫薯、菠菜、南瓜榨汁取代化学色素,让传统花馍焕发天然滋味。
在花馍造型方面,杨恩芳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。她依据本地“一百桃二百枣”的民俗说法,开发出为孩子过百岁的“百岁篮”、为老人祝寿的“寿桃塔”等多种花馍样式,让其更具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。
“我希望能有更多孩子们来学习花馍技艺,把咱的传统花馍流传下去。”杨恩芳的话语中,饱含着对花馍技艺的深厚热爱以及守护非遗的责任担当和坚定信念。在她看来,孩子们手中捏出的一个个面团,正是“舌尖上的非遗”走向未来的希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