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近日,东丽区华明街道唐雅苑社区通过“橄榄议事厅”成功化解一起因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。在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的悉心调解下,原本在微信群里激烈争吵的双方握手言和,找到了令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案。
事情源于18号楼居民刘丽(化名)的投诉。她来到社区“橄榄议事厅”,向工作人员倾诉苦恼:楼上住户“十分闹腾”,每天早上五六点就开始有吵闹声,还有动物跑动的声音,这种情况在半夜也时常发生。最近家中添了新生儿,孩子睡觉轻,有点动静就被吓醒大哭,全家人的神经都绷到了极限。
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,迅速查阅居民信息并上门核实。然而,楼上的老人也感到很委屈,家里平时就老两口居住,早上可能起得早,但一般晚上9点多就睡觉,家里有只老猫,也不怎么活动。对于楼下邻居在小区微信群中指名道姓的指责,老人表示十分气愤。
双方各执一词,调解进入关键阶段。社区及时引入了司法所、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力量,确保调解工作依法依规进行。经过多轮沟通,双方逐渐认识到自身问题,愿意和解。刘女士为自己在群内的不当言辞向老人道歉,表示有问题应该好好沟通。老人也体谅楼下有新生儿的难处,承诺更换软底拖鞋,减少清晨走动。最终,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得以圆满解决。
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,正是东丽区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”创新做法“五快工作法”的一次生动实践——投诉响应快、约谈见面快、现场议事快、推动执行快、结果反馈快。
华明街道唐雅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梦姣说:“以前社区居民有矛盾,大多选择打‘12345’投诉或拨打报警电话。自从建立调解室后,居民有了更直接的调解渠道,社区也能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,联合民警共同介入,实现矛盾的及时调解与反馈。”
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东丽区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,坚持资源下沉,建立“关键实事”攻坚机制,每年每个社区锁定1项民生难题,目前已落地200余项实事。建成109个社区“亚楠调解室”,基层矛盾调处化解率达90%。坚持实用管用,推动63个社区引入第三方服务,统筹794名行业专业人员进网入格,建立快速响应机制。坚持多方参与,完善居民自治机制,涌现出“海颂约吧”等议事平台,成功解决加装电梯等社区难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