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条经济社会企业投资科技招商人才
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社保文艺书画
首 页 东丽要闻 经济新闻 社会新闻 文化新闻 生态文明 今日东丽电子报
热爱东丽热心创卫 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专栏 >> 热爱东丽热心创卫
 
科普健康·不可忽视的低血糖
来源:东丽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:刘圣喆 日期:2023-10-11

  很多人都知道,高血糖会给身体带来长久的伤害,然而,和高血糖相比,低血糖是个“急性子”,让人猝不及防。低血糖严重时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,还可能成为心绞痛、急性心梗的推手。

 

   低血糖发作有多危险

  在医学上,一般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.8毫摩尔/升,作为低血糖的标准。对糖尿病人来说,当血糖低于3.9毫摩尔/升时,就应引起重视。低血糖带来的伤害可以这样理解:一次严重的低血糖,可能抵消数年血糖达标带来的好处。血糖水平上升后,症状通常能缓解,但较长时间的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脑死亡。

  低血糖会带来这些健康风险

  大脑某些区域受损

  大脑中有几个分别叫做尾状核、豆状核、大脑皮质、海马体和黑质的区域,对缺糖尤其敏感,最易受损。这些区域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功能,例如,尾状核和海马体均负责大脑的学习、记忆功能,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。

  心血管病风险升高

  美国糖尿病协会2020科学年会上,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: 与较少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相比,每年发生5次以上低血糖的患者,心血管事件风险高了61%;超过5次的低血糖患者,心律失常、脑血管意外、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65%、38%、43%。

  容易促进血栓形成

  在急性低血糖期间,心脏负荷的增加伴随着血液流变学的改变,还会导致血小板活化增加,凝血机能增强、促进血栓形成。

  这些症状提醒血糖水平低

  导致低血糖的诱因有很多,饥饿、呕吐、腹泻、空腹饮酒、运动量过大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等。不同程度的低血糖,表现也有所差异。低血糖的典型表现为:出现饥饿感、乏力、心慌、恶心、手抖、出冷汗、面色苍白、四肢无力、嘴周麻刺感等不适。部分人群发生低血糖时没有症状,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缺糖,发生意识模糊、精神失常、肢体瘫痪、大小便失禁、昏迷等严重后果,甚至威胁生命。 不同人群需要当心

  老年人:常没有任何症状,部分老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,如言语行为反常、偏瘫、意识障碍、嗜睡、昏迷等,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。

 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:常表现为不好好喝奶、易哭闹、面色苍白、出冷汗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噩梦易惊、遗尿等。

  低血糖发作怎么自救

  如果出现了低血糖症状,但未出现如抽搐、昏迷等严重情况,你会怎么办?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吃饼干、馒头等来缓解,这不能说不正确,但不是最佳选择。 应对低血糖,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件事:

  立即进食碳水化合物。一旦发生轻度低血糖,应立即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。用于低血糖急救的食物,有个优先级:白糖、糖块、糖水、蜂蜜、葡萄糖片最佳,这类食物吃进去后,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,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;饼干、点心、馒头、含糖饮料(含白砂糖的)、粥次之。抢救低血糖要争分夺秒,因此最好优先选择白糖、糖块、蜂蜜等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。15克碳水化合物大约为:4~6颗糖果(迅速嚼碎服下);1勺蜂蜜或白砂糖;2~4块饼;100~200毫升含糖饮料(配料表中需含白砂糖)。普通人在补充碳水化合物后,血糖水平基本能回到正常状态。如果是糖尿病患者,在上述步骤之后需要15分钟后测血糖,如果症状消失,血糖达到4毫摩尔/升以上,按正常时间进餐即可;如果超过此值,1小时后才能进餐,并吃一份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加餐,以免血糖再次下降。再次进食并测量血糖。如果血糖没有上升,症状没有消失,就再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。15分钟后,再次测量。

  进食后未恢复及时就医。如果血糖仍没有上升,症状没有消失,就再次进食。此时,如果血糖过低,或出现意识昏迷,则需即刻送医救治。 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身边人低血糖发作时,已经出现神智不清,不要擅自喂食物或水,以免发生窒息,此时要立即就医。

  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

热点新闻
五一小长假就来新立郊野公园
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
聚焦居民身边事 务实举措解民忧
东丽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预计6月开工建设
东丽区召开深化基层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工作座谈会
区领导到重点商贸企业精准服务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
东丽经开区召开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政策解读会
区委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举行
区政府召开第57次常务会议
临潭县(天津)招商引资推介会在东丽区成功举办
友情链接:天津市纪检监察网站 | 新华网 | 人民网 | 央视网 | 中新网 | 中国广播 | 北方网 | 新浪 | 搜狐 | 腾讯 | 网易 | 凤凰网 |
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及儿童色情信息举报电话:022-58605185 | 举报邮箱:tjdlzx@163.com
联系我们 电话:022-58605185 电子邮箱:tjdlzx@163.com
天津市东丽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 津ICP备17010176号-1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80019
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21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