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东丽区华新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放在首位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。
一根充电线,牵动万家心。今年2月,华富家园社区71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投入使用,居民们纷纷为这“桩”好事点赞。
“现在充电比较方便,不像以前特别拥挤,现在一下班就充上电了。而且价格也比较合适,社区给我们做了很大的好事。”华富家园社区居民王春媛说。

据了解,充电桩建设项目是根据社区网格员走访收集的民情信息而启动的。针对原充电公司倒闭引发的居民充值余额无法使用问题,社区党委通过与物业公司、居民代表等多方协调,引进优质企业,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。
“本次新建的充电桩都配备智能的充电系统和一体化的消防设施,还将原平台的余额转接到现在的平台上,确保居民用得放心。”华富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庞运娜说。
华新街道以“关键小事”为切入点,用实际行动解决居民每一件急难愁盼。2024年12月,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,华新街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,在街道、社区两级设立“社区基金”账户,通过党建引领,动员40家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55万余元。资金被重点用于路面维修、无障碍改造等民生项目,形成“共筹资金-精准解忧-反哺社区”的良性循环。
华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孔艳介绍,对于资金困难的单元门更换、路面修整等重点项目,创新运用社区基金予以保障,截止目前,推动解决民心实事162项。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,社区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,今年已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8.6万元,对困难群体做到了应保尽保,应救尽救。
一边是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一边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实现社区经济“微循环”,名都园社区党总支通过构建“社区搭台、商户唱戏、群众受益”的商居共建模式,为社区居民开启品质生活“新篇章”。

名都园社区周边商业业态高度集聚,在为居民提供便利生活服务的同时,也对社区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名都园社区党总支对周边41家商铺进行全面摸排、走访动员,通过制定联盟公约、颁发“惠民商户之星”门牌、打造“518”消费节等方式,为商铺聚人气、提效益,不断激发商圈活力,同时,鼓励引导商户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来。
“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的引领作用,让辖区的商户和居民实现双向奔赴。组织商居联盟,设立社区便民助餐点,让社区服务更加精细。”名都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澄说。
华新街道秉承“为民、惠民、便民”的发展理念,聚焦丰富消费业态,完善服务供给、创新消费场景,持续完善街道功能布局。

今年以来,华新街道在深入调查群众需求的基础上,先后引入了射箭馆、自助洗车项目,满足辖区居民个性化、多元化消费需求。此外,华新街道开放街道多功能运动场,更好满足了广大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。
针对华新街道南部片区商业氛围不浓厚的问题,街道选取居民较为集中的华富家园社区溪堤雅园作为试点,引入天津食品集团农鲜生活项目智能便民生鲜柜,投放新鲜果蔬、调料、休闲食品等200余个单品,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、丰富的购物选择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对辖区内标准化的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,通过整合、功能布局以及重新规划业态相结合的方式,推动菜市场全面转型升级,为居民创造更加优质购物环境的同时,也为辖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。”华新街道经济发展办负责人储嘉彪说。
华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崔建辉告诉记者,在满足居民多元服务的同时,街道更把居民的操心事、烦心事放在首位,用好市民热线,定期召开社情民意调度会,对12345热线等渠道反映的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逐个进行分析研判,推动解决。半年以来,12345工单同比下降31%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从“民有呼声”到“街有行动”,华新街道用社区基金激活资源、以商居联盟汇聚合力,消费环境、政务服务环境等持续优化,让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感受民生温度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为民情怀。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,把办好民心实事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,带着感情访民意,带着责任办实事,广泛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,为建设创新宜居、美丽韧性、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华新力量。”华新街道党工委书记齐士楠表示。
|